太虚幻境 第六章 祖孙密谈
总管太监恭敬地答:「太皇太后近日贪夜少眠,方才也只是在躺椅上假寐,奴才们不敢惊扰,奉命全退出来了。」
宁昭小心地走到躺椅旁,屈膝跪在她的身旁,定定凝视着这个一手抚育教育他的老人。
他保持着这个姿势很久很久,直到纷乱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,才用轻得仿佛只有他自己可以听见的声音说:「皇祖母,孙儿到底还是没有下令。费了那么多心血,好不容易有今天,孙儿竟然让一切功亏一篑。皇祖母,这人世间,也只剩下你,可以责罚孙儿的任性了。」
「皇祖母,孙儿倒也不全是感情用事。孙儿细想过了,那人虽元气大伤,功力受损,但要是放弃救护纳兰玉而选择放手一战,我们派去的人,也未必有十成把握可以杀得了他。若要在京城之内调动大军,一来过于惊世骇俗,惊扰民心,二来,纳兰明也只此一个儿子,相府上下,还有门客府卫,他属下也有门生心腹,真激怒了他,奋力一拼,平白让楚人看尽笑话,还白白赔上纳兰玉一条命,也让君相不和之事,见于诸国。倒不如暂不动手,就让他为救纳兰玉耗尽每一分心力,他日再设局……」
太皇太后微笑,伸手轻抚在他的头上:「皇帝何尝不是人。」
太皇太后轻叹,眼神里又是欣慰又是忧伤:「我记得你是皇上,我更记得你是我的孙儿,这件事,你做得已经够好了,不需要再进一步了。用纳兰玉一生的伤痛令那人再不是金刚不坏、无隙可击,已经足够了。皇上,你不忍,理所当然,就是我,这几日,也总想着那些年,那个玉儿,像孙儿般在我膝前玩闹的日子呢!这一切,真的够了,只不知道玉儿将来,明不明白你的苦心周全,他还会不会似以前那样不怪你?」
直到他亲手把胞妹推进地狱,亲眼见那美丽眼睛里的温暖与光彩渐渐黯淡。而现在,是纳兰玉……至于将来,还会是谁……他已不再去想,也许这人世间,仍能继续理解他,完全明白他的,也只剩下这年迈的妇人了。
垂眸间,她迅速掩去了眼中的伤痛。君王可以偶尔软弱,但不能纵容这种软弱,这个念头,没有必要让她的孙儿再继续思考下去。
「孙儿也曾以为,容若会抵死不认,楚国也会拒不承认楚王在我手中,只把如今楚京那个冒牌货以假做真,在暗中早设计了十几种迫容若自承身分的法子,又暗自调动人手,去楚京寻找足以证明容若身分的人,或捉或掳或收买,只要能弄来。同时也发动人手,想要在楚国朝中和民间聚集力量,一旦我方宣布楚王之事,他们也要以各种方式给楚国朝廷施压,令真相再不能隐藏。我甚至以为,萧逸会……」
宁昭苦笑,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回答,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愿意让萧逸这样可怕的对手成为楚王,哪怕现在萧逸也一样主掌全国政务,但在名分上毕竟不是最高的,很多事多少还要受些掣肘,至少,向秦国开战这样的事,他不可能完全不问容若的意见,就直接决定。
「你认为,容若留在楚国,对萧逸有益,还是有害?」
宁昭淡淡说来,唇边笑意渐渐冰冷,想起当初艰难时局中的君臣相依、相托与相重,复思今日,太平盛世,共享富贵后的君相相疑,相忌又相煎。世事想来,大抵如此吧!
太皇太后笑了起来:「皇上,本来,我们根本没想过要捉楚王,也根本捉不到楚王,对吗?」
「是。」
「我们没有想到,魏国会有一个那么出众的人才,竟能布出一个如此巧妙的连环局,生生在萧逸眼皮子底下捉走了楚王,更没有料到,楚王有本事逃出来,却让我们平白捡了一个大便宜。」
宁昭苦笑:「是。」
太皇太后轻笑:「皇上,生不可太胜,人不可太贪,凡事过犹不及,所求太多,只怕就是老天爷,也未必肯成全,再说最近燕魏二国的诸般动作,大有深意,我们若在此时与楚国彻底翻脸,平白让人占尽渔翁之利……」
这一声喝,吓得外头几十个太监、宫女飞快跑进殿来,个个面无人色跪了满地。
太皇太后咳了一会儿,脸色渐渐平复,信手把帕子往宫女捧上的铜盘上一扔,低下头,就着另一宫女捧来的漱杯喝水,漱了漱口,又用布巾擦了把脸,这才笑道:「皇上,你别着急,不过是这几天,我晚上贪看夜景,着了点风寒,已令太医看过了。太医也说只是偶感风寒,不着紧的,且开几副药,慢慢地服了,自然便好了。偶尔咳几声,不是什么大事,你是九五至尊,岂能为这些许小事慌张。」
宁昭忧心稍解,却还是不能放心:「皇祖母……」
太皇太后笑着挥手:「去吧去吧,我知道你要处理的国事一大堆呢,我都七八十岁的人了,可当不起误国的罪名。」
一双颤抖的手,把方才她用过的帕子奉了上来。
四周众人皆凛然俯首:「是!」
宁昭步出慈昭殿,依旧一人信步而行,转亭过廊,直到看见前方梅总管领着一群人急急忙忙迎过来,他才淡淡吩咐:「去太医院,问问是谁给太皇太后诊治的,让他把医案呈上来,朕要御览。传旨给皇后,太皇太后玉|体违和,让她多加看顾,以尽孙媳之责,安乐那边……」
整整十二天,没有一刻休息,不曾有一瞬合眼,精神时时刻刻处于紧绷状况,真力总是尽量提至最高,防范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可怕袭击。董嫣然觉得疲惫几乎侵入了自己的每一根经脉、每一寸肌肉,然而,心中血仍如沸。如此的疲惫,她的眼睛却越发清明澄澈。
纳兰明怔怔立了半日,点点头,无声地出去了。从此,纳兰玉的房间,再没出现过半个闲人,只有茗烟等一两个纳兰玉的贴身侍从,出出进进,送水递饭,或拿性德的方子去煎药,提供一切他们需要的东西。
然而,董嫣然不能安心。秦王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,她不能测知,除了无数不知名的高手之外,会否真会有千军万马,呼啸而至,她也不知道,必须全心为纳兰玉疗伤的卫孤辰有没有分心拒敌的力量,她不确定,而失去武功的性德能否在乱军中自保,她还是不清楚。
这一路走来,她已看了太多的阴谋杀戮,她已见了太多的冷酷权谋,这个人间,竟已如此阴冷,太需要一些温暖,太需要一些光明,太需要一场救赎。
她心中雪一般清明,脸上却火烧一般炽热,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冲撞着她的全身,让她忍不住要握紧剑柄,想藉着那冰冷的触感来冷却这股激|情。
太皇太后微笑:「皇上,你希望萧逸为帝吗?」
沉睡中的大秦国第一贵妇人平缓从容地呼吸着,没有回应宁昭的低语。
「那么,你认为,容若留在这里,还能有多大帮助?」
宁昭叹息:「只怕不大。楚国若不受威胁,我就无法用他换来任何东西。容若要是自己不肯配合我,我也无法用他号召楚国忠于皇室和君王的势力。」
而宁昭需要的,也并不是回应。如果此时太皇太后是清醒的,也许他也未必会流露内心的软弱与无助。
「容若留在楚国,楚国要回自己的皇帝,在颜面上是要得利的。但对萧逸,未必真的有益。容若和萧逸虽然都在努力地彼此适应,彼此迁就,但他们的性情为人、做事方法完全不同。济州之变就是一个证明,如果不是有容若搅局,萧逸可以做得更加干净俐落,不留后患,可以一举把武林中不受节制的民间武力扫除个干干净净,但是碍着容若,萧逸终究是留情又留情,未能得竟全功。容若这种滥好人的性子,就是萧逸最大的掣肘。」
宁昭微笑着徐徐道来:「而且,经此一番劫难,容若的心性多少还是有些变化的。被我关过之后,大受打击,这段日子以来,他过于激越的言行,或许还有些做戏的可能,但要说他还是如以往那样,仁义大度,从不考虑自己,倒也未必。黑暗的种子一旦扎在心里,就算暂时没有发芽,假以时日,也一样有开花结果的那一日。人性软弱,能共患难而不易同富贵,危难来时,他还可以和萧逸彼此信任,一旦生活安乐,两个人同样置身国家的最高位置,一个手握最高的权力,一个拥有最高的名分,就能永远没有分岐,永远没有隔阂吗?而这种事由一而二,渐渐增多后,再多的信任,也会慢慢变得淡薄,所谓的联系,也只会转瞬间断裂。」
宁昭随口吩咐一句:「你们照旧守着,朕进去瞧瞧,不必传唤了。」便信步上阶,悄无声息地入殿去了。
「既然如此,又还有何犹豫不定之处呢?」太皇太后微微含笑。
宁昭挑眉道:「孙儿不甘心,不甘心费尽心机,白白捉来一国皇帝,竟是半点便宜也讨不着,一城寸土也换不来。」
「便不是为了这些国事筹谋,只是想保全纳兰玉一条性命又有何不可……」老妇人温润的声音响起:「皇上又何必一定要说服你自己。仅仅为了不忍杀了纳兰玉,这个理由,有什么不好吗?」
「是。」
「本来你只是要与楚国联姻,把安乐送进楚宫,想办法动摇楚家的力量,造成楚国国内的纷争动荡,对吗?」
宁昭一怔,抬起头,看入一双历尽沧桑,威严中却依旧温柔的眼,他复又垂下头:「孙儿是皇帝。」
「但是,我们根本不知道,这条计策能否成功,楚王会怎样对待安乐,楚国会不会藉机把安乐当做人质反制我大秦,也不知道安乐会不会在楚国受尽冷落,凄凉孤单,这本来是一个机会小之又小的冒险,对吗?」
「是。」
临窗处,长长的躺椅上,太皇太后半坐半躺,似已深深入梦境,只在身上盖了一条羊皮毯子御寒。
「是。」
「整件事,并不是我们事先筹谋,只不过临机应变而已,借此机会,让安乐与容若之间,同知己,共患难,容若欠下安乐天大的人情,从此待安乐必与旁人不同,入楚宫之后,容若不可能不宠爱安乐。更何况,就算萧逸有心对我大秦用兵,安乐也必以死相求容若,以容若此人的性子,纵然对你仇恨难解,但为了安乐,也同样不会支持萧逸。他到底是楚国的皇上,就算只给萧逸多添点乱子,也算是帮了大秦国的大忙了。」
这样温柔的话,天地之间,也只有这个老妇人会对秦王说。
太皇太后微笑:「我们并未事先谋划,也并未付出什么代价,已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很多好处,你又还有什么不甘心。」
宁昭叹息:「皇祖母。」
宁昭心中一阵说不出的酸楚,轻声道:「孙儿枉负了皇祖母多年教诲,原以为,皇祖母会责罚孙儿。」
话尚未完,她脸色忽的一变,急急用手帕掩了口,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。
宁昭大惊,猛然起身,手忙脚乱地帮她拍背抚胸:「皇祖母,你怎么了?」又急急提高了声音:「外头的人都死绝了,快给朕滚进来!」
宁昭轻轻摆手,止住他们的问安:「不要声张,皇祖母可睡下了?」
宁昭铁青着脸喝:「还不快宣太医!」
一声应是后,众人纷纷忙乱起来,有人飞跑出殿,有人急忙过来扶持,有人端来漱杯,有人捧来清水,有人奉上布巾。
宁昭有些苦涩地笑笑,慢慢的,有些软弱地伏在祖母的膝上。
宁昭皱了皱眉头:「便是小病,也当告知孙儿才是,皇祖母金玉之体,岂可不加保重,这原是孙儿的不是,这些天忙于国事,竟连晨昏定省,都来得少了……」
太皇太后笑着打断他:「就怕你大惊小怪,小事大做,我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叫人免得告诉你,还有那么多的国事要操心呢,岂能让大秦国的皇帝围着我一个老太太转……」
明不明白?会不会怪?很久很久以前,对于未来的岁月,他就不再有期盼了。人生总是如此,想要得到一些,必要失去一些。于是,他就这样漠然地,甚至主动地任凭一些重要的东西,就此一点点逝去,并且告诉自己,我不在乎,这不要紧。
「行了行了,我都一把年纪了,还用听你唠叨吗?我的身子骨,我自己清楚着呢!这天也晚了,我人也倦了,你也累了,就先回去歇着吧,让我也能好好睡一觉。」
宁昭苦笑:「皇祖母就这么急着赶孙儿。」
过了一会儿,他轻轻侧头,把头小心地放在她的膝上,既不让沉睡的祖母被他的重量惊醒,又可以感觉到祖母身体传来的温暖。
宁昭只得行礼告退了出来。
眼见他出了殿门,太皇太后脸上的笑容这才慢慢敛去,整个大殿静得呼吸不闻,好一阵子,她才轻轻道:「把帕子拿来。」
太皇太后眼睛里含着些许忧伤,凝望那伏在膝前如孩子般脆弱的孙儿。她一手带大的孩子,她悉心教导的孩子,他如此聪明、如此坚强、如此决断、如此隐忍,于是,世人便渐渐忘去,其实,他还依然年少,其实,他也依然是一个孩子,其实,他也软弱,他也悲伤,其实,当他做出很多决定时,也一样需要支持与信任,他也需要有一个人告诉他,他没有做错。然而……
她伸手接过,翻转过来,不出意外地看到雪白帕子上的触目鲜红。
「去把郑太医召来,让他把药下得重些,一定得暂时把病势压下来,不能露出马脚,再叫他多准备一份普通风寒的医案,以防皇上翻查。我也不想多说,你们只给我牢记了,这件事若露出一丝风声,你们的脑袋,连你们上下九族,谁也逃不了。这话,记着也在郑太医面前一字不漏地说一遍。」
纳兰玉的委屈,还有人理解,安乐的伤痛,还有人为之愤怒,可是你呢,除了我的身旁,你还能去何处,而我已老迈不堪,当有一天,我不在你身旁,你……
太皇太后叹口气,慢慢放开了手帕,看那雪白血红混在一处,慢慢飘落。
年纪大了,到底不中用了,只是,这病来得太不是时候了。皇家素来重礼法,祖母若是重病,孙女岂能出嫁。她不能让她的孙儿、孙女,成为各国笑柄,让人指斥不孝。迟则生变,既然楚国的国书承认联姻之事,明摆着送来梯子让人下台,给大秦一个称心如意的机会,那大秦国所能做的,只能是抓住这个机会,尽快完成一切。
恍惚间,时光流转,他依然是许多年以前,一无所知,也无所依恃的可怜稚子,靠着祖母的全力呵护、小心安排,在那充满纷争与危机的宫殿深处,慢慢长大。
他迟疑了一下,终于摇了摇头,没有再说什么。
梅总管静静地等了一会儿,见他再没有别的吩咐,便深施了一礼,转瞬远去。
她很快地转换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话题:「楚国的事,你打算怎么做?」
纳兰玉房中几个服侍的心腹下人都认得卫孤辰,醒来后对于他的忽然出现不敢声张,只是急忙通知刚刚回家的纳兰明。
卫孤辰却只对急忙赶到的纳兰明冷漠地说了一句话:「纳兰玉中了毒,你不是傻子,想要救你的儿子,你应该知道怎么做吧?」
宁昭听她提及数日来,最揪心之事,忙振作了一下精神,暂且把纳兰玉和那人的事情放开:「此事孙儿仍在犹豫。孙儿曾想过千百种萧逸应对的法子,却万万没料到会是这一种。我曾以为他会发动楚国布在秦国的棋子来救,从容若被押入京的那一刻开始,直到入宫,在暗中就安排了无数高手隐伏随行,张开了布袋口子,只等着把楚国的耳目爪牙一网打尽,一清隐患。可谁知,直到现在,竟无一丝动静,倒似那楚国根本没有安排任何人手在秦国一般。」
而以董嫣然的耳目之灵敏,听得到院子四周急促的脚步声、高手极力压抑却不能完全消除的呼吸声,以及偶尔传来一两声刀剑或链甲的碰撞声。
纳兰明无论如何都应当是个聪明人,他也一样在尽他的力量,设法在可能发生的突变下保护他唯一的独子吧!
秦人尚简朴,哪怕是太皇太后居住的慈昭殿,宫女、太监也并不多。宁昭孤身一人,没有任何仪仗,徐步而来,直入了二殿,方有太监、宫女们慌张行礼。
所以,不得不执剑护卫,直到最后一刻,除非她力尽气绝,除非她的手被斩断,再握不住宝剑,除非她眼被刺瞎,再看不见敌人,否则,她不能让任何人越过她的防线,伤及到另外两个人。
这样重大的责任,这样几乎是毫无顾忌地向秦王挑战,谁也不知道后果将如何。然而,从她坦然握剑而立的那一刻,竟不觉丝毫畏惧惊惶,反感说不出的快意。这般不管不顾,肆意而为,将锋镝直指秦国最高的统治者,哪怕自己只是附诸尾骥,暂充护卫也与有荣焉!世人皆道女子纤柔弱质,一生所求,不过私情与终身,谁信女儿胸中自有一点浩气不死丹心,为所当为,救所当救,是以无悔亦无惧。
宁昭忽笑了笑,然后摇头:「罢了,不说这些了,总之,我是万万料不到,他们这样大大方方,坦坦荡荡,直接就承认了容若的身分,连让我证明的功夫都省了,然后再把所有的问题扔回来给我。楚国不受威胁,要么不放人,大家痛快打一架,要么你把人放回来,大家好歹和和气气唱完这出戏,要么杀了他,楚国正好乘机立萧逸为帝。这样不留半点余地,连我都怀疑到底是不是萧逸想要借刀杀人。他拼着受些物议,挨些指责,打出国为重,君为轻的招牌,谁也不能说他的决定不对,轻易除去了皇位上最大的障碍,没有人能说他忘恩负义,就连楚凤仪也不能怪他。」
生而为人,总该做些人应当做的事,哪怕身死人间,纵然魂飞魄散,也胜过于这森冷人间,苟且偷生。救一个不该死的朋友,不论付出的代价是什么,都势在必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