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> 第三百四十七章 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

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三百四十七章 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

别人不知道,他王重荣可是知道的。
大部分的藩镇节度使是不管的,只要能够按时收到钱粮汉子妹子们就行,至于民众死活,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。
弯着腰收粮食,一株一株的去收割。头顶烈日一干就是一整天,腰https://m.hetushu.com?com都直不起来。
好在李云泽又是免税又是发钱的,无论是军中还是地方上,光棍们基本上都能娶得起老婆。
这一分田,军中的凝聚力与忠诚度又一次的再度飙升。
可李云泽麾下文武们却是傻眼了。
安排完军中之事,接下来就是安排数以十万计跟随自己来到汴州的百姓的生活。
秋收之后要打仗,这也算是传统了。
儿子女儿都能继承,实在不行养子也可以。
军士们家中有亲族的,可以自己打理。没有的话,可以租给附近百姓们种植收租金就是。
当然了,方便出兵打别人的同时,这里也极为容易受到攻打。
而之所以是争夺焦点,则是因为这里位于天下正中,交通发达东南西北想打谁打谁。
李云泽相信以自己强大的实力为后盾,地方力量无人敢于找事儿,甚至还会主动投效,给钱给粮给族人给妹子,一如光武大魔导师。
这点很重要,华夏千年以降都没办法改变的一件事情,就是地方上那盘根错节的力量。
不要求精通圣人之言,只要能读书会写认识字就行。
至于小本本上的其他人,像是皇帝李儇,太监集团头子田令孜,五姓七望世家门阀什么的,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。
辛辛苦苦的忙碌完秋收,李云泽总算是有时间和精力,去考虑自己的扩张计划了。
居然是真的!
李云泽一边整理田亩,为跟随自己的百姓们发放田地,一边向整个汴州下辖六县表态,今年的秋赋全部免了。
在王重荣之前的名字是朱温,只不过朱温因为送的礼物很讨李云泽的喜欢,所以排名下降已然是排在了王重荣的身后。
那黄巢的精锐主力,基本上都是被李云泽所灭。
以往他都是直接宣布所有的土地都是属于皇帝的,只不过现在还只是个节度使,这种话不太好出口。
李云泽当然是有图谋,只不过他也是真的不在意这些东西。
靠着之前的缴获的确是能够支撑到明年收粮,可所有人都默认那些缴获是属于节度使的私人财产。
如此果决的做派,真的是让李云泽大跌眼镜。
李云泽提供的农具,能够大幅度提升效率,减少百姓们的辛苦程度。
打谷子的时候,那也是一粒粮食都不敢丢弃。
白天行军的时候,人人背着一块木板,木板上写着身后同袍想要学的字,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。
这是李云泽在历经多个世界之后所总结出来的,用来应对土地兼并这个千年以降最为严重的问题的办法。
他从现代世界订购了一大批的铁器与多种农具,包括但不限于镰刀,耙子,铁犁,锄头,扁担,箩筐,板车,竹筛,铁锨,打谷机等等应有尽有。
等到秋收之后,李云泽还开出了高价收购百姓们手中的余粮。
浇灌土地就更不用多说了,扛着水桶一趟趟的来回跑,肩膀上的老茧磨了一层又一层。
这年头哪个节度使会用自己的私人财产……
李云泽盯上的第一个目标,就是汴州边上的宋州!
这种事情历朝历代太多了。
可等他走了之后,随着时间的推移,必然会露出本来面目,成为腐蚀国家的蛀虫。
有了地方势力的暗中支持,有活力团体才能无恶不作。
李云泽不行,他不是来做藩镇的,他是来拯救在乱世之中苦苦挣扎的百姓的。
他可以用黄金白银各种珠宝什么的,去现代世界换取海量的物资来养活所有人。
至于说将大部分的粮食都给收走之后,农夫们会不会饿死,朝廷上上下下与各地节度们,基本上是不会去管的。
因为有时空门,当然是万分从容。
所以全都跟着李云泽走了。
最直观的体现就是,每当军士们立下功勋之后,选择用功勋换取财货奖励的越来越少,大家都积攒着功勋,准备等到退役的时候安排个好的前程。
而且军士因伤退役或者是到年纪了退役又或者是自己主动申请之后,都会得到妥善安排。
可这不是他想要的。
汴州,看名字就知道这是哪儿。
“用这些时日的缴获来支付军中地方上下的用度。”李云泽的话,让所有人都是难以置信。
晚上睡觉之前,随军的读书人就会以营为单位,将军士们聚集起来传授一个时辰的学识。
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,那就得有继承人来继承,很自然的会刮起婚嫁风潮,甚至推动了当地彩礼的价格一路飙升。
现代人很难理解干农活是一件多么劳累的事情,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里,这真的是用命去换粮食。
实在不行,那就等明年攒到钱再说。
很简单,有恒产了啊。
之前更是一战就将秦宗权给灭了,如此金箍棒挥舞之下堪称横扫千军的猛|男岂能正面迎战,他又没有水帘洞!
收宋州刺史张蕤的女儿张惠。
这么多个世界走下来,但凡是上了他的小本本的,就没有一个好过的。
没办法,他只能是拿出小本本,加粗加重的将王重荣给记录在小本本上,还画了个圈圈以示重点。
毕竟在这个武力为尊的乱世之中,拳头大能打才是最有效的通行证。
他还在汴河上建设起来了众多的水车,带人挖掘无数条的水渠等等等等。
不为自己敛财却是用来养兵养人,那必然是有着宏大的图谋。
大军开到了汴州,迅速接管了城防。
他招募的读书人很清楚大唐朝廷是个什么货色,他们留下的话绝对不会有好下场,毕竟位置有限,他们这种没有跟脚的压根站不住。
比起直接强征粮食,花钱去买却是让百姓们各个都是喜笑颜开。
河中镇的事情算是个插曲,不过效果还是很显著的。
翻土地,真的是一锄头一锄头的翻,累到双手都抽筋。
有见识的人,此时就会暗中想着‘节度所图甚大!’
百姓们自然是欢呼雀跃,直呼节度乃圣人转世。
无论他们表现的如何,是做好人好事还是做恶人恶行,根源都是地头蛇盘踞地方。
然而让他惊异的是,王重荣居然是个极有决断之人。
李云泽接下来前往汴州的路上,各路军镇无人敢于起小心思,甚至就连百姓们主动投奔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要么入各地衙门,要么是在田间地头为乡老村正。
至于说带着所有兵马一起上,那就是笑话了。
若是没有,那就得将脑袋抓成地中海,苦思冥想如何提高生产力了。
哪怕是在乱世之前,也不是所有百姓都能用得上这些农具的,更别说是铁器了。
没错了,就是汴梁城的汴州,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东京开封府。
战乱时代里,铁器是藩镇们最为看重的资源之一,特制的农具基本上被抢走拿去融了打造兵器甲胄去了。
退役军士们的良好待遇,又反过来激发了军中的学习热情,同时士气与对李云泽的支持度也是在快速增强。
他在的时候,地方势力自然是老老实实,是龙得盘着,是虎得卧着无人敢于炸刺。
可以自己种,也可以出租,甚至抛荒都行。唯独不能买卖,一旦查获不但有重罚,还会被收走。
很多地方的百姓,只能是用木制的农具做农活。
官田,地方势力收缴来的田地,因为战乱而成为无主之地的田地都被李云泽给分掉了。
而且李云泽还能顺势给他们挂上随地吐痰,出门遛狗不牵绳,来见自己喊冤的时候先迈的左脚等等罪名好生清洗一番。
这里的名气大,是因为战乱时代是各方势力的争夺焦点。
而且李云泽在军中开设扫盲班,教授军士们读书识字。
生产效率低下不说,对使用者的损耗也很大。
李云泽本以为那王重荣是个小人物,只需一战就能解决。
此言一出,上上下下全都是一片哗然。
那是真的很累,用身体去换来的粮食。
饿死就饿死,反正大唐百姓多的是。
然后将这些东西免费发放给百姓们使用。
秋收的时候,李云泽展现出了自己的钞能力。
家族财货自然收缴,宅院统统拿下,田地更是不用多说。
在清理地方势力的同时,对于汴州各处的城狐社鼠与有活力团体的打击也是同步进行。
而且他很清楚人口才是一切的根基,所以他不但不能饿死百姓,还要尽可能的让他们活的更好。
一时之间,反倒是有不少聪明人选择主动来投效,算是一种买马下注。
李云泽对这儿太熟悉了,虽然说与二百多年后有很大的不同,可毕竟是汴州是开封府,这世上再无谁能比他更加熟悉这里。
事情进展顺利,虽然有些波澜阻碍,可在数万甲士的横刀面前,什么样的阻碍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情。
不仅仅是百姓,军中将士们也按照各自战功分到了永业田。
所以军士们的学习热情很高,而李云泽又提供了充足的笔墨纸砚与木牌等等资源,整支宣武军都在快速向着有文化的军队转变。
没了秋粮,就算不给长安城送赋税,可他们这些人吃什么用什么?
所以他每到一个地方,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将当地的地方势力连根拔起。
李云泽入城之后的第一件事情,不是搜罗妹子充实后院,而是将之前衙门里的人统统赶走,换上他从长安城带来的人。
他虽然有数千具装甲骑在手,可这一路上要过河要翻山还有关隘阻挡,哪里能追的上。
不仅仅是他们,汴州当地数十万百姓的衣食住行也都要落在了他的肩膀上。
不过永业田从此以后只能继承,不能买卖。
现在已经是中和元年的七月,马上就是秋收时节。
可若是先行把地方势力解决掉了,那这些城狐社鼠们也就真的是人人喊打,哪怕是一群农夫都能用锄头给处置掉。
得知李云泽带着兵马杀过来,怒火中烧的王重荣当即拍案而起,调集麾下将士浩浩荡荡的直接放弃了河中府,北上转进往晋地而去。
李云泽给所有人,无论是军士还是百姓们都说的清楚明白,还在田契地契上白纸黑字的写的清楚,所有的田地都转为永业田,取消了口分田。
以前叫做豪强,现在叫做门阀,以后叫做士绅。
身边数以十万计的百姓跟随,李云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王重荣玩躲猫猫。
分田之后,整个汴州迅速刮起了一场婚嫁风潮。
至于说顶替他们的人选,都是李云泽在长安城的时候所招募安排的,以及军中退役军士。